从“找乐儿”到“找茬儿”
时间:2014-01-21来源:辽宁文学艺术网作者:唐小山访问量:2497
近日,因为《私人订制》,冯导怒了,火气是对着一些说话不客气、习惯打棍子的影评人去的。但最惹他生气的倒不见得是那一两个具体的谁谁谁,而有可能是这背后不太具体的“广大民众”。冯导火再大也不敢跟“广大民众”叫板,只能跟影评人隔空喊话。
冯导是“广大民众”的宠儿,虽然缺少海外大奖的鼓励,但是票房代表的“广大民众”拥戴使冯导高踞国内一线大导之列。说起来,“广大民众”跟冯导倒也并非一直那么如胶似漆、两情相悦,早在《一声叹息》《手机》的时候,就时不时票房遇冷,也许那时候他还为这忽冷忽热的宠爱患过感冒,到了近几年的《唐山大地震》《集结号》《一九四二》,尽管常常是叫好不叫座,冯导却hold得住,冯导说的清楚:这几部电影压根不是给“广大民众”贺岁和找乐儿的,而是拍给自己的,拍给民族良心和历史记忆的。当下大导都是娴熟的两面派,一方面有“救世”的电影抱负,另一方面要有“就市”的赚钱本事,《非诚》系列和《私人订制》就是后者。冯导的赚钱本事是“逗你玩儿”,所以,“救世”的不火没关系,还可以留待后人品评;“就市”的你说不好玩,就说不过去了。嘴上说且待五年后这也能成经典,其实还是不淡定了。
笨理儿想,假如冯导把沉重和思考放在“救世”电影里,所以舍得卖力气,同时就轻慢了“就市”的电影,那就是大错特错了。喜剧是最难搞的,笑也是最难搞的,围绕着笑,这几年来,多少人倒下,多少人起来,这年头的民心如同君心,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他会翻谁的牌子。
或许冯导你该这么想,十几年过去了,“广大民众”看电影的心态已经从“找乐儿”变成了“找茬儿”,肯找你的茬儿,也算是一种恋恋不舍吧。
我要评论
1
网友评论